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13日  作者:原创  点击数:3686次   资料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21日在文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常务副市长、代理市长 李成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同心协力,克难奋进,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文山县撤县设市后发展的第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严峻的发展形势,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千方百计保民生,统筹协调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0.5亿元,增长1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增长25.7%。实现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增长26.5%;财政总支出21.2亿元,增长3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亿元,增长20.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增长3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3元,增长12.1%。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81.9亿元和149.7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3.5%。

(一)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0.4亿元,增长9.6%。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推广良种良法并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财政惠农资金4533.2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深入实施,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总产量1.6亿公斤,增长5.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引进扶持发展大棚西瓜6212亩、葡萄2000亩,建设蔬菜基地1000亩、除虫菊基地6000亩;完成烟叶收购19.28万担,实现烟农收入1.75亿元;“文山三七”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种七增收成为七农致富新亮点;新植甘蔗1.3万亩,实行糖价联动二次结算,亩均增收96元;辣椒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实施冬季农业开发19.7万亩。畜牧业产业加快发展,产值增长4.6%,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657元。完成中低产林改造5万亩、油茶种植3.18万亩,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60万元,实施农村沼气池建设1531口。启动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25万元。严格火源管理,防火责任落实到位,森林防火实现“零火灾”的预期目标。顺利完成100个整村推进项目,建成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0个,实施古木大冲子等64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和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50平方公里,治理工作得到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工贸经济加快发展,支撑地位明显提高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完成工业总产值110.2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3亿元,增长26.3%。马塘工业园区、三七产业园区的管理由过去州管转为市直管,园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重点工业产业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即将试车生产,云科药业文山产业基地、30万吨石灰、10万吨烧碱、12万吨PVC项目顺利推进,三七深加工系列生产线、锌粉生产线扩建等项目加快实施,“文山?中国中药生物谷”、40万吨氧化铝扩能扩建、林产品综合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投资8580万元,不断改善园区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以三七产业和铝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彰显。企业退城入园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通用机械公司部分车间投入生产,云荷纸业公司迁建即将完成,复烤厂搬迁步伐加快。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快落后产能改造,淘汰3台6300千伏安工业硅生产线矿热电炉和2条赫氏炉简易冷凝法氧化锌粉生产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5.7%。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商业网点及现代物流中心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文山三七电子交易市场投入运营,大型施工机械服务中心、恒丰物流中心、三七物联网中心、七乡现代综合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三)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功能不断完善

科学规划,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协同推进,文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大纲修编、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专题报告通过省级评审,城南、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405个村庄规划,以及户外广告、灯光亮化、加油站布点等专项规划相继完成。依法做好用地保障,积极组织报批各类项目用地7316亩,年内获批5144亩,办理具体项目供地98宗1684亩。继续加大以道路、桥梁等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环西路三期、州政务中心周边道路、城北部分河滨道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城南大道、职教园区主干道、望华路北向延长线和砚文公路入城口道路扩建加快推进。环西路四期、环城东路改扩建、凤凰路北上连接过境二级公路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城市交通环境进一步改善。盘龙森林公园建成投入使用,管道天然气一期工程通气点火,华龙湖、凤凰广场、盘龙河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东风路北片区、南桥客运站片区、大兴街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力度加大,城市违章建筑、施工工地、建筑运输车辆、环境卫生、车辆停放、小广告、城市噪音等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公交线路增至11条,城市公交社区覆盖率达100%,整合了出租汽车公司,运营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城市照明节能改造工程,投入200万元在灰土寨入城口首次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52盏。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文明县城。马塘、平坝、德厚等小集镇建设稳步推进。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启动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净增18亿元。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95亿元。文砚平抗旱应急供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德厚大型水库列入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及国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议书通过国家水利部评审。布都河水库完成投资1.1亿元,以腻资水库主体工程完工试蓄水,盘龙山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幕科格、老回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白革龙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顺利完成,茂地等7件小(2)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启动实施。投资1033万元修复解放大沟干渠12.9公里,投资979万元完成德厚湖海土地整理项目,马塘侬仁河基本烟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五小”水利工程6000件,改造中低产田地4万亩,新增耕地灌溉面积2.45万亩,保障了2.1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交通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25亿元。文都、文天2条二级公路文山市境段建成通车,者底至车期等9条73.5公里通达工程完工,完成平坝至小街段、喜古至新开田段通畅工程,50公里路面硬化工程进展顺利。蒙自经文山至砚山、平远经文山至天保、文山经马关至河口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建成5个农村客运站,农村客运班线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电力建设投入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4003万元,改造率达97.68%。城区配网线路改造完成投资3001.33万元,开化220千伏、三角塘110千伏及卧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启动建设,二河沟一级电站正抓紧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600万元,建成通信基站41个,改造基站384个,升级3G基站136个。

(五)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撤销开化镇设立开化、卧龙、新平3个街道办事处获省、州人民政府批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审批项目减少到237项。部门预算票据电子化管理等财政改革深入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有序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医药卫生五项改革顺利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迈出新步伐,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完成。深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实施各类经济合作项目36个,到位资金25.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500万美元,增长160%。引进云冶、云天化等大型企业,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和运输物流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承办了2011年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等多项体育赛事及一系列国家和省工作现场会,文山知名度和对外形象进一步提升。

(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明显,“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初中入学率稳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有序推进,维修不安全校舍1.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2.0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投入502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一日三餐”工程。学前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幼儿入园(班)率达82.73%。文化市场规范有序,“2131”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富民工程深入推进,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以企业为主的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迁建,德厚卫生院改扩建和6个村卫生室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实施。新农合参合率达95.94%,补偿标准提高,群众看病报销补助5554万元,增长21%。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执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2239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率分别达100%和68.2%,发放养老金645.7万元,其余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0.2万人。城乡低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排4860万元用于城乡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3.9万人次受益。安排救灾资金400余万元,发放救济粮594.5吨。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全面落实,百岁老人高龄补贴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500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2010年度200套1万平方米廉租房和100套6000平方米公租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安排低收入困难群众2414户6035人入住,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014户321.4万元。2011年度500套廉租房、1400套公租房、314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实施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惠民工程,累计销售产品4.2万台,发放补贴1413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开展,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80.3%。启动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食品配送制度。

(七)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积极采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99件,政协提案128件,安排200万元解决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34个民生问题。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大主题16项制度深入实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以及依法行政和信息公开化进程加快,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在乡镇和村委会(社区)建立了16个便民服务中心和137个为民服务点,“为民服务e网通”工程实现了网上行政审批和服务全覆盖的工作目标,通过网上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初步实现了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主题实践活动,政风行风持续好转。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规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规划启动实施。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化解信访积案和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共受理信访案件2541件,办结2490件,办结率98%。坚持开展社会治安、火灾隐患等专项整治,启动实施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建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共建深入推进。统计、气象、档案、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压力与挑战,市人民政府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图强,奋力拼搏,奋勇争先,谱写了撤县设市以来发展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理解支持、热心帮助的结果;是驻文各单位、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文部队官兵、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关心支持文山市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撑能力较弱,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加快发展还不相适应,瓶颈制约仍然突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新型工业发展滞后,工业规模效益、支撑地位以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融资难度加大,项目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和再就业难度大,经济发展中不稳定因素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积极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实现2012年工作新跨越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而艰巨。

今年全市的发展既面临严峻形势的挑战,又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挑战方面:国际经济运行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存在。加之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土地和资金等项目支撑要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投资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持续的旱情形势严峻,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和机遇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形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把滇、桂、黔石漠化地区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国务院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各项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为我们全面开放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州委、州人民政府把今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园区建设年”和“招商引资年”,为我们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市水利、交通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建成使用,产业培植初显成效,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为完成今年既定的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总体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打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动仗,以县域经济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根据市委二届三次全会精神,2012年市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全省建设“两强一堡”、全州建设“新高地”的战略机遇,大力实施“农业稳市、工业强市、城镇富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五大战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造“中国三七之都”和“云南铝业之都”,构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地,推动全市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40亿元,增长14%以上;财政总收入达18.75亿元,增长25%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65亿元,增长23%以上;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92亿元,增长2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亿元,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50元,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元,增长12%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今年主要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好以促农增收为重点的“三农”工作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6%以上。

稳定粮食产量。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增加种粮科技含量,积极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冬季农业,完成粮食播种6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量1.67亿公斤。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发展产业经营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继续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品牌,提升产业经营化水平及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大三七产业发展资金投入,推动以三七为重点的“文山?中国中药生物谷”建设,深化原料产品研发;加快新烟区建设,优化烟叶等级结构,种植烤烟7万亩,收购烟叶19万担;新植甘蔗2.6万亩,确保甘蔗在地面积达4万亩以上;重视林业开发,改造中低产林5万亩,加快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完成油茶种植3.5万亩,强化核桃和油茶种植后续管理。加快发展以生猪和大牲畜为主的畜牧业,抓好畜牧品种改良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力争畜牧业产值达9亿元,增长15%。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抓好5000件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解放大沟修复工程,抓好芹菜塘水库管道、红甸高效节水续建项目,启动陈家寨大沟、他披大沟等干支渠防渗和2件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工程建设。抓好烟基工程、蔗区道路、土地开发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改造中低产田地4.1万亩,新建小水窖1230口,解决2.4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实施开化、马塘、德厚3个乡镇连片特殊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项目,重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社会帮扶、互助资金、扶贫安居、农村“一事一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抓好136个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完善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等方面取得新成果。加大农资市场秩序整顿力度,加快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气象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草原家庭承包等工作。

(二)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抓好以园区发展为重点的产业建设工作

紧紧抓住全州开展“园区建设年”的契机,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抓好主要要素保障。健全完善企业帮扶制度,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和调节,全力做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配置,及时研究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强化协调服务,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尽快促成年产80万吨氧化铝项目正式投产,力争10万吨烧碱、12万吨PVC项目年内建成投产,积极推进40万吨氧化铝扩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用水、用电、用地保障,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加快云科药业三七总皂苷自动化提取生产线、2000吨三七酒及白酒生产线搬迁技改、锌粉生产线扩建、16500千伏安矿热电炉扩建项目步伐,力争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争取开工建设三七系列产品、面条生产线扩建等项目,抓好林产品综合加工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企业退城入园工作,完成云荷纸业公司、通用机械公司整体搬迁并尽快投入生产,启动复烤厂搬迁工作,做好化工公司、克林公司搬迁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园区发展步伐。按照“扩权强园区”的总体要求,逐步理顺园区管理、运行、服务、土地收储等体制机制,组建马塘工业园区和三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制定园区发展考核办法,推进园区管理实体化,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按照“工业上山”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年内安排1000万元用于完善园区道路、供电、给排水、通信、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环境。实行“一园一策”,研究制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园区规划和开发,吸引更多大项目入园发展。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改造力度,加快制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配套政策和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升级。逐步取缔烧结砖生产,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轻质、高强、利废、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加快推进工业项目设施和相关产业的改造提升,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认真实施好创办中小企业工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非公经济发展步伐。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抓好以物流中心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重点抓好文山铝都物流中心、恒丰物流中心、大型施工机械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启动兴源物流中心、城北物资储备中转中心等物流业项目建设。完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加快三七电子交易市场和壮华物流中心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乡村流通工程”,科学布局城乡商业网点,完善流通网络体系,新建农家店60个,行政村农家店覆盖率达95%以上。继续抓好家电、摩托车下乡等惠民工程,繁荣活跃城乡市场,不断扩大消费需求。

加快城乡农(集)贸市场建设。依托三七国际交易中心和三七电子交易平台,打造以三七为主、其他中药材为辅的全国知名品牌中药材市场。抓好文山国际汽车城、文山国际商贸城、七乡综合农贸市场、里布嘎小寨农贸市场、小龙潭屠宰场搬迁技改等项目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开工建设马塘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加强特殊行业市场监管,力争启动建设文山农副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煤炭交易市场、果蔬批发市场等项目,推动农产品、中药材、建材、家具等一批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储备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积极引导调整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大力扶持金融保险、商贸、信息、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全面发展,着力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抓好以完善综合功能为重点的城市建设工作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和建设山水园林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三个规划的有效衔接。完成市域体系、综合交通、绿化、环境卫生设施、消防等专业规划编制,继续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编制任务。围绕城镇上山,研究制订保护坝区耕地、鼓励城镇上山的配套政策,引导工业、商业、居住小区等开发项目向山地布局发展。超前谋划建设用地工作,积极组织项目用地报批,统筹安排,确保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继续加快砚文公路入城口道路扩建、平文公路入城口改扩建、职教园区主干道、卧龙五桥、卧龙十一桥、城南二桥、城北片区8号路等工程建设,完成城南大道、建设路延长线、氧化铝厂生活区路网等项目建设,启动实施环城东路改扩建、州卫校至大沟绞连接过境二级公路、凤凰路北上连接过境二级公路联络线、普阳路延长线至凤凰路连接线、望华路北向延长线、开化北路与环西路两段连接线、城南大道至新建实验小学道路、城南三桥等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继续抓好凤凰广场、华龙湖、凤凰路景观绿化亮化等项目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争取启动建设垃圾处理场二期项目。加快盘龙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步伐,抓好盘龙河城区段3道橡胶坝建设。继续推进东风路北片区、南桥客运站片区、大兴街片区等旧城改造工作,力争启动学海巷片区、佛寿街片区、果园街片区、龙井路片区、望华路市供销社片区、民族体育馆片区旧城改造和卧龙村片区、大小法古寨片区旧村改造项目。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为目标,继续强化城市综合管理,稳步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工作,巩固提升城市卫生质量,加大违章建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绿化亮化管护质量,创造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的城市环境,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启动马塘工业特色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平坝等特色集镇建设,大力发展城镇二、三产业,重点完善集镇给排水、垃圾处理、供电、市场等基础设施。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及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推进”的总体要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实好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政策,继续保留转户进城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分红权5项权益,为进城农民提供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5项保障,真正让农民愿进城、留得住、过得好,实现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率,统筹城乡健康发展的目标。

(五)扩大投资规模,抓好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面推进水利、交通、能源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牢牢把握国家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抓紧谋划和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的大项目,提升重大项目储备的层次和质量,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和省、州的资金扶持。继续实行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完善重点项目督查和考核激励机制,推行项目并联并行审批,加强协调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建设。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多方调度筹集资金,保证在建、新建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前期和过程造价控制方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好无形资产,将未来收益变为现实投资,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撬动、带动、拉动社会资本,灵活应用“建设—经营—转让”的BOT和“建设—移交”的BT等模式,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

强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重点确保布都河水库年内竣工试蓄水,完善以腻资水库后续工程,完成文砚平抗旱应急供水二期工程和山洪灾害非工程性措施预警预报系统项目。推进盘龙山水库、所得克水库建设,抓好湾子寨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德厚水库、摆依寨水库、新马房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除险加固秉烈四清坝、开化高末坝等病险水库。抓好盘龙河城区段上游、德厚河一期、二期河道治理工程。道路交通运输重点抓好干线公路、过境公路、农村公路和城市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新启动50公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加快蒙自经文山至砚山、平远经文山至天保、文山经马关至河口高速公路及丘北经文山至蒙自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能源建设重点推进东风110千伏、开化220千伏、三角塘110千伏和卧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组织实施2011—2012年城农网项目,实现全市农村户表覆盖率达100%;推进蒙自经文山至百色输油管道、蒙自至文山天然气管道和文山天然气储气库的规划落实和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网络覆盖面,提高通信能力。

(六)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抓好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工作

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创新机制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认真抓好撤销开化镇设立3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乡镇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配套、基层农技推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各项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和投融资体制及“扩权强园区”改革。建立激励机制,重视引进优势资源,创新人才培养、办学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积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利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全省建设“桥头堡”战略的差别化政策,不断优化政务、人文、法制和政策环境。依托文山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拓展招商引资平台。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大胆推进政策创新,形成较大的政策“洼地”,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迅速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活动。主动对接、筛选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使省内外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管理汇集文山,更多的企业落户文山。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工作,着重抓好中药材、辣椒、矿产品、机电设备进出口贸易发展,力争协议引进资金突破160亿元。积极参与和鼓励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强化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农机具等更多产品出口,建立完善对外营销和服务网络,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800万美元。加强协调服务,确保已签订合作协议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抓好以保障群众利益为重点的民生工作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把土地出让总收入的2%和不低于50%的农村综合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投入教育事业。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2.04万平方米。整合教育资源,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加快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步伐,启动城南中学、第六小学和市一幼迁建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整体水平。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力争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1%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配合做好州属6所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和文山三鑫职业学院建设工作。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进中小学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管理,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水平。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强化校园管理和周边环境整治,杜绝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发生。

全力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推进市、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加快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迁建,启动德厚卫生院改扩建和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加大新农合筹资力度,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监管,提高药品质量,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继续推进公共卫生工作,认真实施“光明工程”,独立设置市红十字会,抓好传染病防治,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稳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食品配送制度,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统筹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以“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为主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抓好创业培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以上。抓好城乡居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确保16周岁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60%以上、农村居民达90%以上。全面落实救助救济政策,扩大特殊困难群体救助覆盖面,不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认真做好群众因灾缺粮的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重旱地区调水、供水预案,切实保障受灾群众有粮吃、有水喝。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做好社会孤老、孤儿、弃婴供养工作,继续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支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2011年度500套2.5万平方米廉租房、1400套8.4万平方米公租房建设和314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组织实施好2012年度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促进科技等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产业科技应用开发能力和水平。加快启动市部分直属单位办公业务用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综合档案馆建设,推进统计、档案、保密、侨务、史志、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八)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抓好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开展以广场文化、民族文化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健康发展,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力争启动市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州民族大剧院、民族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新建67个农家书屋,完善15个乡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稳步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积极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建立完善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和传播体系,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三七文化、城市文化等特色文化精品,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品位。加强文化遗产和乐西土戏、壮族纸马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和原生态文化,推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努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化塑城”活动,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刺绣、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等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发展文化事业,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传媒、演艺健身、旅游文化、特产文化等产业,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九)增强可持续发展力,抓好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作

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推进“七彩云南文山保护行动”,切实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监察执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节能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抓好暮底河饮用水源禁污区保护,加大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历史遗留砷渣等重点污染源和污染隐患整治力度,实施好马塘片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严查重处环境违法行为,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工作,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新一轮节能减排工作,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扶持重点用能企业技改,稳步降低能源消耗,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推进“森林文山”建设,抓好以饮用水源地和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逐年对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村寨实施搬迁,妥善安排好搬迁户的住房、就业、社保和生产生活,加大对该片区生态建设、植被恢复、水源地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管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完成造林5.8万亩,新建沼气池1700口。抓好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旗林场、城市面山、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工作,确保森林防火平安。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做好矿山生态恢复工作。

(十)创新社会管理,抓好以维护稳定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和群众工作“四群”教育,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重视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不断完善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畅通信访渠道,及时稳妥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依法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深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抓好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强化重点时段监管,依法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启动建设市公安局公安业务技术用房、市法院审判法庭、市检察院“两房”及办公用房、市司法局办公业务用房项目,不断改善政法系统办公条件。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和劳动纠纷调解仲裁力度,认真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重视社会舆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继续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切实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切实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延伸社会服务管理工作领域。

三、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稳定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监管市场。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全市工作情况,加大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力度,提高办理质量,年内安排30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代表委员关注的民生问题。强化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和社会评议制度,认真落实集体决策、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提高政府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完善执法责任制,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严格、公正、文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实行行政审批和公共管理服务集中办公,成立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强化市、乡镇和村(社区)政务服务管理,完善“为民服务e网通”网络办公系统,全面推进网络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加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和制约,规范和减少审批环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政务服务质量

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及市委的决策部署。强化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公务接待,严格公务用车购置管理,不断降低行政成本。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等制度,继续实施政府工作绩效评价,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目标倒逼法,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五)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源头治理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加强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行政行为。继续推进土地出让、工程建设领域、公务用车、“小金库”、商业贿赂等专项治理,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公路“三乱”、医德医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取得的成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强化对社保基金、失地农民保障金、扶贫救灾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各位代表,文山市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让我们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团结和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信息录入:彭梅荣

请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