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报告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3日  作者:原创  点击数:2357次   资料来源:政府办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3月6日在文山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陈国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文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

一、“十五”期间工作回顾

迈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作为兴县富民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全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工贸强县和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社会保障体系,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县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69亿元,增长14.2%,比“九五”期末增长1.86倍,年均递增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09亿元,增长3%,年均递增5.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99亿元,增长28.3%,年均递增1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61亿元,增长7.5%,年均递增13.9%;财政总收入完成3.87亿元,增长9.8%,比“九五”期末增长1.57倍,年均递增20.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1亿元,增长16.6%,比“九五”期末增长1.25倍,年均递增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亿元,增长36.6%,比“九五”期末增长2.1倍,年均递增25.4%;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1.3亿元、48.8亿元,分别增长26.7%、25%,比“九五”期末增长1.02倍、1.1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九五”期末的5874元提高到9357元,增长7.7%,年均递增9.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九五”期末的1023元提高到1610元,增长10.3%,年均递增9.9%。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经济增长幅度连续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在全省129个县(市、区)排名从第25位升至第20位,跨入中国西部百强县(市)行列。

(二)“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扶持“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围绕增收调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狠抓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布局,推进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三七、烤烟、甘蔗、蔬菜、辣椒、林果等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县粮经比例由“九五”期末7.2:2.8调整为6.6:3.4。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72亿元,农业增加值6.3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7亿元,分别增长6.7%、5.1%、7.4%;年均递增11.9%、10.5%、8.5%。一是三七产业发展壮大。发展三七种植户11309户,在地面积5万亩,营销大户68户,加工企业20户,全县累计种植三七19.1万亩,产量1031.4万公斤,实现产值22.3亿元,创利税1.1亿元,七农收入6.5亿元。二是烤烟生产取得新突破。严格执行“双控”政策,实施烟水工程建设,狠抓科技兴烟,烟叶质量明显提高。全县累计种植烤烟20.84万亩,收购烟叶47.6万担,创税4319.8万元,农民收入2.2亿元。三是蔗糖产业稳步发展。依托文山糖厂,稳步发展甘蔗种植,全县累计完成甘蔗种植16.8万亩,入榨54.5万吨,创税2290万元,蔗农收入8720万元。四是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通道、城郊绿化等工程,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强化林政执法和森林病虫害治理,切实加强老君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森林管护,连续1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9.2万亩,封山育林20.7万亩,义务植树519万株,有林地面积达5.9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53.4万亩,活立木蓄积441.4万立方米,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五是畜牧业长足发展。积极发展种草养畜,重点抓好商品猪、商品禽基地建设和牛冻精改良工程,加强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治,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2005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5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8倍。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切实抓好安居、通路、水利、能源等扶贫工程,举全县之力实施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7亿元,实施重点扶持村项目建设18个,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89个,上海对口帮扶援建项目137个,建设小水窖9628口,沼气池1.8万口,改造茅草房703户,推广节能灶1544口,建成移民安置点4个,安置移民187户816人。申报扶贫信贷项目93个3.2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5500万元,有效促进了我县的扶贫工作。建立挂钩帮扶制度,115个单位与贫困乡村挂钩,投入各类扶持资金1215万元。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3.3万人,实现务工经济2.3亿元,纯收入达9824万元。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部免除农业税,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累计解决22.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10.6万人5.3万头(匹)大牲畜的饮水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 ——高标准编制城市规划。完成文山城市总体规划第二轮修编,编制了文山城区给排水、绿化等专业规划和盘龙河综合治理规划及卧龙、东风路片区等部分片区控规,为文山城市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城市经济战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抓住第三届中国特产文化节、州“双庆”及全省教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文山召开的契机,县级财力先后投入3.6亿元资金,拉动社会投资26亿元,征用收储土地7789亩,保障了城市建设项目用地。建设了一批城市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新建开化南路、卧龙新城13条市政道路及一批小区道路;改造东风路、开化北路、普阳路及安居小区等16条道路;新建了盘龙桥、建禾桥等4座桥梁;实施了盘龙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盘龙河城区段河道清淤、河堤改造、三道水力自控翻板闸、沿河绿化亮化、景观灯饰等工程。建成七花广场、休闲广场、琵琶岛植物园等绿地休闲场所。启动实施东风路、卧龙路片区等6个旧城改造项目。采用市场运作,开发建设了三鑫别墅苑、金石小区、加州花园、泰康小区、恒丰商贸城、西华商住苑等12个商住小区。建成阳光百货市场、兴旺农资市场、文新农贸市场、平坝集贸市场等一批工程项目,增强了文山中心城市的聚集效应。建成文山城市垃圾处理厂及2个垃圾中转站,安装垃圾集装箱(桶)400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每天达150吨;新建、改建公厕8座。完成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建设工程;新增、改造供水管网3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7万吨,供水普及率达到95%。文山城区面积从“九五”期末的12平方公里拓展至1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10万增加到17万,城市主次干道发展至90条72.7公里。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工业及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财政增收。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城市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山城区及城郊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文山县创建文明城市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使城管执法工作有章可循;创新城管机制,对市政设施实行承包管理,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搬迁城郊砖瓦石灰窑及采石场,治理冶炼行业废气、污水排放,改善文山城市环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工贸经济增长较快。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出台了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抓好软硬环境建设,开办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实行领导挂钩招商引资责任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实施多区域招商,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推进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全县共组织30家企业参加各种交易会10次,实施国内外招商引资合作项目105个,总投资3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

——加强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工贸经济发展迅猛。大力实施“工贸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以三七产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为载体,带动建材和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发展,培育以三七生物制药、矿冶、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工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完成三七产业园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文山三七交易中心及一批三七加工生产线,现有8个项目入园建设。马塘工业园区被列入全省30个重点工业园区之一,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现有12户企业落户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税金3759.6万元。建材工业园区已有一批制砖、石材企业入园建设。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1.67亿元,增长16.6%,比“九五”期末增长1.5倍,年均递增20.4%,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32.1%。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采取帮助企业协调贷款、选派干部到企业帮扶、财政贴息、服务承诺、挂牌保护等措施,切实抓好项目报批及实施工作,非公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到9787户,比“九五”期末增长2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5.6倍;从业人员2.8万人,比“九五”期末增长53.6%;注册资金13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6倍。全县非公经济组织累计上缴税金5亿元,实现增加值50.6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3.3倍和3.8倍;实现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5.3%,比“九五”期末增长19个百分点。

(五)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交通、水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依靠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交通、通信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编制全县公路建设发展规划,为县域交通建设绘制了发展蓝图。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7亿元,完成文平、文砚、文马、文麻四条经济干线沥青路面工程;建成平坝下营盘至新街水泥路、平坝至小街弹石路及秉烈至红甸、黄龙坝至秉烈、花庄至老回龙沙石路;启动实施白沙坡至喜古、新开田至坝心、黄龙坝至秉烈3条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修建乡村公路298.5公里,全县路面硬化率由“九五”期末的8.7%提高到10.2%。建成城北高快客运站,新建平坝、红甸、追栗街3个农村客运站。文山城区开通了5路公交车,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出行。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通信网络覆盖面,全县共建基站124个,移动电话用户达1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23.8万户,其中小灵通7.4万户。

——水利设施明显改善。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配置水资源,积极探索以水养水的水利发展新路子。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7649件,总投资3.3亿元,完成农田建设3.1万亩,建成三面光沟99.6公里,改造农田2万亩,新增农业供水162万立方,新增灌溉面积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4万亩,新增烤烟水浇地5140亩,改善水浇地227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8.8平方公里,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建成开化镇小石洞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示范点。实施“润滇工程”项目暮底河水库建设,大坝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今年10月开始试蓄水,新建小河尾水库,工程进展顺利,文山城区供水、防洪及灌溉将不断得到改善。

——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建和改造了5条10—11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西山、马塘110千伏及三七产业园区35千伏变电站,完成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新增农村低压配电变压器853台,建设10千伏开关站四座,安装一户一表7.5万户,农村通电率达99%,户均生活用电511度,人均用电量720度。农村电气化建设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招商引资建设装机1.9万千瓦的那么果河六、八级梯级电站,装机1万千瓦的那么果河六级电站已成功发电,文山供电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六)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教育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本实现“普九”和“普实”,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抓住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机遇,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理顺管理体制,激活用人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成县一中新校区,高中扩招1289人,缓解高中入学瓶颈问题。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从“九五”期末的5.4年提高到6.3年。放开幼教市场,引资建设了城北幼儿园,解决了城北片区幼儿入学问题。抓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国债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重点项目,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省科技试点县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加大科技推广和运用力度,启动三七GAP规范种植及新产品开发项目,积极开展新药复方三七和半夏家种试验,完成适用技术培训346期4.4万人次,申报专利169件,组织申报科技成果5项,4项获州级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36.5%。

——卫生、计生工作成效明显。推行以医防分离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县疾病控制中心,启动县医院二院建设。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农村卫生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完善,2005年实现鼠疫“零发现”。全面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全县累计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证2908户,兑现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金343万元。全县人口出生率由“九五”期末的16.5‰下降到10.9‰,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0‰下降到2005年的6.4‰,少生1.5万人,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严格劳动保障执法,建立协调劳动关系。全县共安置失业人员1.6万人,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500人,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达6169人、15416人、3007人、1311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96.4%。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参保6033人。加大清理拖欠工程款力度,完成网上清欠任务,完成农民工工资的清欠,有效维护了投资者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做好救灾救济和恢复建设工作。积极做好贫困户、受灾户的救济工作,安排救灾救济款1806万元,杜绝了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9.7万人,支出保障金1130.5万元,做到了“应保尽保”。积极抓好“8·13”地震救灾及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妥善安排好灾民生产生活,争取恢复重建资金1450万元,全面完成倒损民房恢复重建任务,校舍、公路等恢复重建项目正在实施。做好残疾人康复、就业工作,累计3302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治疗,9770名残疾人参加了职业和实用技术培训,协调安排了1.7万名残疾人就业。

——文化、广电、体育、统计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民间文艺队建设得到发展,培育城区20支、农村236支业余群众文艺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整治电子游戏、网吧市场,加大对出版物、娱乐场所的综合管理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多方筹资修缮楚图南故居,做好传统民间文化收集和文物保护工作;加大广播电视宣传力度,全面宣传我县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成果。率先在全州完成乡乡通光缆工作,建设县域多功能光纤传输网,开展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县广播覆盖率达94.9%,电视覆盖率达91%;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和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6次,参加人员达15.3万人次;全面完成经济普查工作,登记个体经营户1.7万户,法人单位1057户,产业活动单位538个。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完成40个小区的入户调查工作。

(七)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全县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99件,政协提案57件,办结率100%。加强同各群众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全面启动“平安文山”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认真实施“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县第二个五年规划,切实推进依法治理进程。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积极调解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重视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人武部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我县再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县。重视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宣传,强化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六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杜绝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为目标,建设法治和诚信政府。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和首问责任,推进行政审批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加强法制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及省政府八条禁令、州政府五条要求。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大监察审计力度,严格财经纪律,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合理调整完善政府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整合乡镇职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强化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决策机制,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专家论证、群众听证制度,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开通县长信箱,积极为民办实事。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目标任务,为“十一五”经济既快又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在战胜了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克服了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及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了全县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族群众、驻文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以下基本经验: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真学习贯彻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与我县的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工作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明确工作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以城市经济为龙头,实施“工贸强县”战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跨越式和追赶式发展。三是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四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明确各单位和部门的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年初分解任务,中间跟踪问效、检查指导及督查督办,年终检查落实、兑现奖惩,极大地调动全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开放中转变思想,在改革中转变观念,在实践中完善思路,确保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滞后,发展后劲不足。农业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水、电、路“瓶颈”制约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筹措困难,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债大。三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四是就业和社会保障矛盾突出。每年大中专生就业、企业改制、复退军人安置、分流就业、社会保障等带来了诸多矛盾。五是因国企改革、征地、旧城拆迁、林地权属等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处置难度大。六是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招商引资政策落实不到位和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加以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任务

(一)“十一五”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自主创新,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经济、工贸强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开创我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发展思路:围绕盘龙河流域,县域经济核心区、环老君山生态经济区,以文砚、文平、文河、文蒙线为重点,进行生产力规划布局,大力发展中医药、新型工业、烤烟、果蔬、畜牧、旅游六大产业,建设两大园区(三七产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发展两大基地(建材工业基地和特色产品加工基地),打造两个中心(工业中心、物流中心)。

奋斗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二)“十一五”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县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夯实基础建设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工作中要把握六个方面:

树立一个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落实两大任务:把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中心任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突出三大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三个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增创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加快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工业强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支撑体系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经贸交往,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实施四大战略:实施城市经济、工贸强县、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三七产业园区和马塘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特色产品加工和新型墙体建筑建材加工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开发人才资源,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科技,推进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强化五项措施:优化投资软硬环境,走环境立县的路子;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力度;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建设务实高效政府;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文山。

壮大六大产业:培育壮大三七开发为主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冶金和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国际型烟叶为主的烤烟产业、无公害蔬菜为主的果蔬产业、生猪和肉牛为主的畜牧业、老君山景区和壮苗民族文化开发为主的旅游业。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比上年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总收入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70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1771元,比上年增长10%;年末人口控制在44.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

(一)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贯彻落实“三农”政策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围绕建设温饱示范村、小康带动村、文明和谐村、生态特色村,科学规划,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乡村道路、民房改造、人畜饮水、沼气池和科技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组织抓好开化镇姑娘寨、牛头寨及马塘镇热水寨等28个新农村的规划和建设。创新扶贫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实施综合扶贫开发,继续抓好上海对口帮扶、部门挂钩和干部结对扶贫工作,广泛动员企业、个私业主采取各种方式扶持贫困村寨和困难群众。继续推进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争取贷款3000万元,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完成易地开发扶贫搬迁162户703人。加快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落实“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重点发展三七、烤烟、甘蔗、畜牧、辣椒、蔬菜等种养产业,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大力发展以三七为主的中药产业及三七保健食品、面条面粉等特色产业,实施3万亩三七GAP种植基地,帮助面条生产企业搞好扩建协调服务工作。二是抓好烤烟生产,做大做精烤烟产业。完成收购烟叶12.32万担(其中中上等烟叶11万担),税收1320万元,烟农收入6600万元的任务。三是改良甘蔗品种,提高单产和含糖量,稳步发展蔗糖业。四是加快发展生猪、家禽为重点的畜牧业,实施牛冻精改良工程,发展地方名特优品种,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建设乐竜活畜交易批发市场及肉联加工厂,推广科学养畜,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五是重视农村林业生态建设,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项目工程,加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力度,强化森林管护,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六是加快发展以辣椒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拓展夏秋蔬菜市场。七是围绕文山中心城市和周边市场的需求,发展本地名特优水果和经济林果。八是调优粮食品种结构,重点发展以优质稻、优质玉米、优质小麦为主的粮食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按照“引一个企业,扶一个龙头,建一片基地,富一方百姓”的思路,积极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优势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的建设,推动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进程。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产品效益,帮助农民掌握致富实用技术,增强市场经营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和就业培训工程,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培训示范基地,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转移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商贸业,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发展建筑、运输、农产品加工等短平快项目,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倾斜的政策机遇,围绕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建设项目,在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人畜饮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同时,加大融资力度,加强沟通和协调工作,争取金融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县级财政将增加支农经费,进一步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事业的发展。

(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紧紧围绕“扩大城市外延,提升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力度,发挥城市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

坚持规划先行。认真做好文山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和马塘、德厚集镇规划(含工业园区)工作,完成小集镇建设规划。重点完成卧龙新城、东风路片区旧城拆迁改造详规及文山城东、城西两条过境道路等规划。加大城市建设开发力度,发挥城市经济龙头作用。加强城市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一是加快卧龙新城开发,完成4条道路、2座桥梁及安置项目三通一平建设,启动4条道路、1座桥梁及一批商住办公项目建设;二是实施东过境线、城南桥、卧龙二桥等道路和桥梁建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三是加快西华商住苑、金色水车、泰康小区、恒丰商贸城、蚂蝗沟居住区、富泰商贸街、加州花园等小区建设进度,扩大城市外延。四是抓好东风路片区、文新商贸街、梁新小区、新平坝等旧城、旧村拆迁改造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内涵。五是抓好沙坝综合市场、民族商贸城等市场建设,实施文山三水厂、卧龙公园、城南公园、城区南北停车厂(物流中心)、公厕等10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六是继续抓好盘龙河治理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盘龙河人文自然景观和休闲长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抓好马塘、德厚、平坝、古木等小城镇建设,改善小集镇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强化城市管理,创建文明城市。进一步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及绿化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城市部分区域脏、乱、差的问题,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加大城管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创建文明城市。

(三)实施工贸强县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着力营造“全力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骨干”的浓厚氛围,把培植壮大骨干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优化环境、招商引资、股份合作为切入点,以特色基地、工业园区、骨干项目为支撑,以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手段,积极发展三七制药、冶金化工、建筑建材、特色产品加工和铝土资源开发,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三七产业园区和马塘工业园区被省列为30个重点工业园区的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三七产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规划,加快园区水电、道路、管网、场地平整、广场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建立园区企业信贷担保平台,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园投资建设,引导县内外资金、技术、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入园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入园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使之尽快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抓好三七产业园区一期基础设施扫尾工程,启动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马塘工业园区新开田冶金片区18米、40米道路及垃圾处理厂建设。二是抓好工业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从发展特色经济出发,做好工业项目的编制、整理、筛选工作,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有市场前景、效益好的项目。大力扶持重点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鼓励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加大对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加强政银、银企合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工业结构,强化资源开发与管理,保障重点企业对资源的合理使用,鼓励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和优秀企业集中,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把大项目的招商和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全力抓好氧化铝厂项目引进及通用机械厂、造纸厂、车轮厂、化工厂搬迁,抓好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混泥土搅拌、新型墙体材料、铅锌生产线、三七初加工中心、三七保健食品生产线等28个重点项目建设。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树立“环境立县”的观念,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创业成本低、市场秩序好、社会信用高、安全有保障的现代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重大项目单位负责制和领导联系责任制,强化督促检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完善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项目帮办制,在资金、技术、用地、融资、财税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和水平。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解决瓶颈制约问题。

——加大交通、通信建设力度。一是配合做好文山至蒙自、文山至天保高速公路、文山至都竜二级公路及西过境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开工建设省道210线平远街至天保公路文山过境段(东过境公路)和茶安至平坝沥青路面建设。三是完成白沙坡至喜古、新开田至坝心、黄龙坝至秉烈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四是加大“通达工程”建设力度,抓好红甸至感古、红坎至八嘎、窑上至迷洒等乡村公路改造工程,改造和建设行政村、自然村公路391公里,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五是继续实施红甸、追栗街和平坝客运站建设,开工建设马塘、古木、德厚、喜古、新街、秉烈客运站,规范农村客运市场秩序,解决农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六是积极抓好城市和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工作,扩大通信覆盖面,提高通信质量。

——加大水电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各项资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快人畜饮水、节水灌溉、水利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一是抓好水源点建设,修缮现有水源设施,新建一批蓄水工程。二是注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解决7个乡镇政府驻地安全用水问题。通过开发地下水、续建水池水窖,改善提高供水能力。三是抓好水保生态建设工程,防治水土流失。四是完成小河尾水库、暮底河水库的收尾工程,做好德厚、锁龙桥、依格白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列入省、州水利建设盘子,力争启动一个中型水库建设。五是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暮底河水库灌区配套工程,修复解放大沟,完成烟水工程任务,改善灌溉条件,建设节水型农业。六是加快电站建设步伐,那么果河八级电站今年投产发电,启动暮底河水库坝后电站建设。

(五)积极培植后续财源,促进财税持续增长。

一是抓住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多方调动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以城市经济为龙头,加大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促进财政税收稳步增长。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管,认真清理各种税收减免政策,用好用活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新型的非税收管理体制,把非税收入真正纳入“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轨道。三是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积极培育后续财源。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靠大项目、好项目向上级争取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做大财政“蛋糕”。四是积极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监管。强化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五是盘活国有存量土地资产,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土地升值,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级财政增收。

(六)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措施,做好“两免一补”,巩固“两基”和“普实”成果,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县一中新校区二期建设工程、县职中实训楼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积极稳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试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完成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

——广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积极推广实用科技成果,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力度,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执法监督、中医中药工作,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巩固“甲级卫生县城”,抓好县医院二院的续建工作和保健院建设,推进卫生镇村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围绕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个总目标,以控制多孩出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人口“奖优免补”工作,不断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管好用好医保基金,落实参保职工、离休人员医疗待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切实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失业保险金的征缴,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失业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组织做好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继续坚持分类救助和动态管理,对残疾、重病、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予以重点保障,对农村特困群众实施有效的生活救助。抓好城市低保及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和烈士陵园改造。

——加快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挖掘、搜集和整理民间民俗文化,开展主题鲜明的广场文化活动。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经验、新成就,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力度,解决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活动,培养体育人才。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繁荣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抓好“平安文山”创建活动,构建和谐社会。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加大对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确保社会稳定。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法律援助工作,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处置工作机制,疏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完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机制,狠抓依法治理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地方、行业、基层依法治理活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观念,提高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关心和重视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切实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充分发挥民兵“四个作用”,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注重军政军民团结,营造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工作氛围。重视消防工作,启动县第二消防站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务实诚信政府。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管理能力。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一五”规划,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大胆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用创新的精神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优化环境,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各级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完善对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强化对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的监督,认真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面建设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保护群众利益。进一步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公务员法》,严格依法行政,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严格行政许可设定,公开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防止行政管理中“越位”、“缺位”和“错位”。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及监察、审计等专项监督,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完善决策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自觉接受政协委员及干部群众、新闻媒体的民主监督。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努力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改进工作作风,建设务实廉洁政府。大力倡导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各种应酬,真正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把更多精力放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好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严格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的工作纪律和办事程序,努力营造“班子和、政令畅、纪律严、工作实”的和谐政风环境。认真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监督、检查和落实,不断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加大行风建设力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自觉遵守省政府“八条禁令”、州政府“五条要求”和我县“八不”规定,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公开拍卖、会计集中核算等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努力建设务实、高效、诚信、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五年来,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展望未来五年,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各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继续弘扬“科学发展、团结拼搏、求实奋进、勇于争先”的文山精神,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文山”而努力奋斗!

信息录入:韦家耕

请扫描二维码,手机浏览!